垃圾中轉站滲濾液的臨時處理措施
垃圾中轉站滲濾液是垃圾儲存過程中產生的高濃度有機廢水,具有COD、氨氮濃度高、懸浮物多、異味重且水質波動大的特點。當滲濾液處理系統故障、擴容改造或臨時站點無固定處理設施時,需采取應急臨時處理措施,避免污水直排污染土壤、地下水及周邊環境,保障中轉站正常運營。
一、源頭控量與應急收集
臨時處理的首要環節是減少滲濾液產生量并規范收集。一是加強垃圾壓實與覆蓋,中轉站垃圾堆放區采用防雨棚遮蓋,避免雨水直接沖刷垃圾增加滲濾液量;垃圾轉運前進行充分壓實,擠出內部水分并及時轉運,縮短垃圾停留時間,減少滲濾液生成。二是設置臨時收集系統,在垃圾堆放區下方鋪設防滲膜,四周砌筑臨時防滲溝,將滲濾液匯集至PE儲液罐或防滲收集池,儲液設施需加蓋密封,防止異味擴散和雨水混入。
二、預處理:降低污染物負荷
滲濾液濃度高,直接處理難度大,需先通過簡易預處理去除部分污染物。一是格柵過濾,在收集池出口設置手動格柵,攔截垃圾碎屑、塑料袋等大塊雜質,每日清理1-2次,防止堵塞后續設備。二是調節水質水量,通過攪拌裝置或曝氣設備對收集池內滲濾液進行攪拌,均衡水質;根據后續處理能力,控制滲濾液出水流量,避免沖擊負荷。三是化學混凝沉淀,投加聚合氯化鋁(PAC)和聚丙烯酰胺(PAM),通過混凝反應形成絮體,經沉淀池或板框壓濾機分離,可去除部分COD和懸浮物,降低后續處理壓力。
滲濾液濃度高,需先簡易預處理降負荷:一是格柵過濾,在收集池出口設手動格柵攔截大塊雜質,每日清理1-2次;二是攪拌或曝氣均衡水質水量,避免沖擊后續處理;三是投加PAC和PAM混凝沉淀,分離部分污染物。
三、臨時處理工藝選擇
根據處理規模和周邊條件,可選擇以下臨時處理工藝:
1. 移動式一體化設備:選移動式MBR或一體化厭氧-好氧設備,集成多處理單元,占地小、安裝快,出水經消毒后可暫存或送市政廠。
2. 送市政污水廠:預處理后用密閉罐車運至就近市政廠混合處理,提前溝通運輸量,確保罐車密封防漏。
3. 應急氧化處理:小水量時投加次氯酸鈉或過氧化氫,利用氧化性快速降COD,適合短期應急。
四、運行注意事項
運行注意:每日監測關鍵指標,定期清理設備和排泥(污泥交資質單位處置);做好異味除臭,制定應急預案,設備故障時啟用備用儲液設施防外溢。
山東中泰環保可提供移動式滲濾液處理設備及臨時處理方案,設備適配小水量高濃度滲濾液,安裝調試周期短,運行操作簡便。如果您也有垃圾中轉站滲濾液處理需求,歡迎來中泰環保源頭工廠參觀考察,我們將為您定制應急及長期處理解決方案。